第(2/3)页 比如说先帝,先帝总共生了七位皇子,十一位公主,其中活到成年的皇子只有当今陛下一位,公主活到出嫁的也仅有三位,之后一位病死,一位难产而死,如今健在的驸马早逝,没有生育。 这存活率,谁看了不心惊胆颤。 还有就是,当今陛下先前也不是没有孩子,从十四岁大婚以来,至今已然十五年了,登基也超过十年了,前几年是生一个,死一个,或者还没出生就流产了,后来又有三四年,根本没有一个妃嫔受孕,皇帝可能也调养了几年,并且再次选秀,皇宫才又有妃嫔怀孕,三年里,大概有七位妃嫔陆续怀上龙胎。 最后成功生下来的只有五位。 三岁前夭折了四位。 在淑妃和德妃生育之前,太康帝膝下有且只有一个女儿,就是天寿公主。 对了,皇后也是因为前两年怀孕难产而死,肚子里是一对双胞胎皇子,没出生就夭折了,而这死亡率和孩子夭折率,真的是都可以叫做皇宫大逃杀了。 夭折一个皇子和夭折一个太子带来的影响显然是不一样的,毕竟太子可是储君,没有立太子还好,立了那就是国本,国本夭折无疑会给朝堂带来动荡。 众大臣和宗室虽然也很希望太康帝的这个嫡长子能够活下去,能健健康康的当几十年太子,继承皇位,皇位继承平稳过渡,他们也就不用站队,或者被迫争从龙之功,失败便九族消消乐了。 但皇族的死亡率和 夭折率。 让他们真的很难有信心。 他们当初还希望皇后能够安全生下那对双胞胎嫡长皇子呢,可是有用吗? 所以绝大多数大臣都觉得,让皇长子健康长大才是重中之重,这么早封太子啥的不一定压得住,民间还讲究给孩子取个贱名呢,因此他们普遍希望先给皇长子取个贱名,太子也不用急着封。 等皇长子健康活到四岁之后。 再将名字记入皇室族谱。 十岁左右册封为太子,这时候正好也可以选太子妃啥的,选个两三年先行定下来,然后十四岁大婚,更加稳妥。 最重要的是,当年先帝就是这么干的,太康帝本身走的也是这一套流程。 这其实就相当于有了前车之鉴。 百官如此要求也合情合理。 甚至能说是确实为了皇长子好。 经历了为期三天的争论后,太康帝最终还是妥协了,现在立太子虽然能消除些民间的议论声,也能让部分觉得他没有儿子,他们可能还有希望被过继过去的宗室死心,但要是太子夭折,到时候一切折腾,无疑只会变成一场闹剧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