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董仲舒听后并没表现出太多的惊奇之色。 “老先生,你之所以如此说公子,是因为未曾亲见其风采。若你看到了公子的真容,定会有不同的说法。” “你定会像我一样,对他心生敬仰。” “公子曾说,只有立下宏伟的志愿,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。 起初,我对这样的豪言壮语也是抱有怀疑,认为其志愿过于宏大。” “然而,公子却说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 只要不断朝着目标迈进,终有一日必将达成。” “自那日起,公子虽没有再提及此事,但他的每一步行动,无不表示着对这一愿景的追求。” “老先生,你可知道我为何会对公子如此敬仰?” “这是为何?” 嬴政满脸好奇。 董仲舒语调缓慢:“因为,公子的言论,向来不是空谈,他既有能力,也有信心实现一切目标。” “你看,公子计划设立学宫,使百姓认识到学问的价值。难道你以为他的志向仅限于此?” 嬴政追问:“难道还有其他宏伟计划?” 董仲舒微微一笑:“这不过是显露的一角罢了。” “公子的深谋远虑,非你我所能尽窥。” “就目前能透露的来说,公子对各家学说钻研至深,即便是这些学派的正宗传人,也未必能比得上公子的洞察力。” “公子曾说,墨家的机关术堪称一绝,但真正能够钻研此道的人寥寥无几,大多数人仅限于眼前之利。” “因此,不如将墨家机关术纳入学府课程,让众人共学共研,借助众人的智慧,必能创造出更多惠及百姓的成果。” “至于农家的耕作之术,兵家的步兵布阵策略,鬼谷子的深邃思想等等…… 公子认为,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,而集合众人的智慧,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境界。 绝不可小觑百姓的力量,他们蕴含的潜能无穷无尽,能够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。 公子不仅创立了商业、工业、建筑业,更在军事上做出了周密部署。 这一切,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百姓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