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芒砀,阔大广袤之意。 芒砀山乃是徐淮之地有且仅有的山岳群,犹如平地起高楼,极为突兀的矗立在了这南北交界之地。 虽其矮小,但当年高祖在此地躲避秦兵追捕,梁孝王刘武在此地修筑地宫陵寝,无不说明其易守难攻的特性。 芒砀山西北面是陡峭的斜坡,不能通人。 在西南面,则是有一个巨大的水泽,名为“砀泽”,传闻“赵人有琴高者,以善鼓琴为康王舍人,行彭涓之术,浮游砀郡间二百余年,后入砀水中取龙子,乘赤鲤出,入坐祠中,砀中有万人观之,留月余,复入水中”。 当年高祖率众藏匿于芒砀山中,也是因为有此水泽,才没有饿死在这山中。 此时周瑜依照芒砀山的山势布置,汉军也大致分为三股。 在芒砀山的北侧、东侧山脚,分别是周瑜、太史慈的本部兵马,共计两万人。 吕蒙、陆议率五千兵马驻扎在彭城与芒砀山之间的萧县,负责拱卫粮道,同时杜绝袁军骑兵有可能从芒砀山东面迂回包围,将周瑜、太史慈部困死在芒砀山的可能。 张辽率领的骑兵也已于数日前在芒砀山南面的相县附近集结到位,凭借着弓骑兵的高机动性,张辽所率领的三千精锐骑兵可以随时抵达战场进行支援。 此时对面的沮授也根据斥候来报,慢慢搜集起汉军的信息,对周瑜的布置有了大概的判断。 “果真是个胆大的主!竟然是将胜负手放在了骑兵身上!” 周瑜的布置在沮授眼中再清晰不过。 既然是依仗着芒砀山排兵布阵,那显然就是要最大程度的抑制袁军骑兵对汉军步兵的杀伤。 但同时这也说明,周瑜没有用重装步卒去给袁军骑兵造成杀伤的概念。而且从之前定陶对峙的情况来看,周瑜、太史慈的营中确实没有太多重装步卒供其驱使。 既然如此,周瑜显然是将应对袁军骑兵的重点放在了汉军骑兵上…… “周瑜怎么就这般自信?以为汉军骑兵就一定能够战胜我军骑兵?” 这才是令沮授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。 就算是有重骑兵作为依仗,但只要己方轻骑兵不被对面的步卒给拖住,补给汉军重骑兵冲锋践踏的时机,那凭借汉军的骑兵如何能战胜袁军的骑兵? “……” 沮授犹豫一番后,选择写信给袁绍。 “请求陛下,分拨骑兵用来增援!” “敢问督军是要多少?” “全部!” 沮授的语气中带着决绝。 “刘邈、周瑜,既然知道我军重骑兵不在中原,他们必然会出动全部重骑兵,用来压制我军。” “若是能够趁此机会将敌军重骑兵乃至骑兵部队全部歼灭于此,那敌军就好像一只拔掉了爪牙的猛虎,虽体型依旧硕大,但却没有真正致命的危险了!” 沮授将自己的判断告知袁绍,而袁绍甚至没有回来信件询问,直接便将袁军的骑兵分拨过来,由沮授统一调配。 “此战,我已经什么都不缺了!” 骑兵数量上的碾压,让沮授对此战充满了信心! “待时机一到,立即进攻!” —————— “沮授还挺聪明的!” 刘邈、周瑜、太史慈一同立于山上,观看下方动静。 连续几个晴天后,今天一早,从地底好像钻出来了无数的雾气,配合上方有些灰蒙蒙的天,让今日的能见度低的可怕。 军营之所以要居高临下,就是为了让主帅能够随时观察到战场的动向。 芒砀山之所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意义也在于此。 但今日的阴天和大雾,显然是极大的削弱了芒砀山拥有的地利。 第(1/3)页